唐明皇的贵妃杨玉环是怎么逝世的?
一、唐明皇的贵妃杨玉环是怎么逝世的?
杨玉环,唐代蒲州永乐人(陜西华阴县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着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
二、古代四大美人的缺陷各是什么?
西施是大脚,杨玉环有狐臭,王昭君是斜肩膀,貂禅耳朵小。
西施是大脚,所以她的裙子都很长 ,就在腰间佩戴一串摇铃,走路时不仅没有脚板声,反而因为铃声,倒更增添了几分女性的妩媚。
杨玉环有狐臭,必须一天洗几个花粉浴才能减少狐臭的影响。
貂禅耳朵太小,所以戴一对大大的耳环,使美貌与耳朵对称。
王昭君是斜肩膀,所以她喜欢穿斗篷。你们可以看到王昭君的画像都是披着斗篷。
三、杨贵妃的外貌怎么描写?
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子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常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这就是‘羞花’称号的由来。 追问: 我是说外貌描写,不是故事啊! 回答: 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 补充: 杨贵妃有着完美的面部轮廓,肤如软玉凝脂,眉如远山之黛,长而浓密的睫毛,直而英挺的鼻,薄而小巧的唇,好一副精致绝伦的容貌。 一双桃花眼。 两条柳叶眉间一颗赤色美人痣。 明眸柔肠百结,如同浮萍随水飘荡,万道流光。 乌发如澄潭般散而下,歪歪地耷拉在右肩上,一条绛紫色发带随意系上。 无多装饰,却衬得那张琼花般的容颜更加烂漫柔美。
四、历史上的杨贵妃是一个怎样的人
杨本是寿王之妻。
成为所谓红颜祸水,更多无非是后人强加,她区区女子,即使受宠万分,根本不敢有任何想法去颠覆一个王朝。
“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她是杨国忠的替罪羊。
甚至于上古千年来诸多的“红颜祸水”无非是后世为男子开脱而造,古代女子的地位低下,总是归罪于女子!
五、杨贵妃曾避难在日本吗?
内容提要: 关于杨玉环最后结局总括起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马嵬之变时没有死,而是流落民间当了妓女,另一种说法逃往日本。前一种说法太过匪夷所思,而且无任何正史、野史上的佐证,后一种说法因为是“出口转内销”过来的,而且又有“ 人证、物证”,所以粗看起来还煞有介事. 关键词:
大陆有一份发行量颇广的报纸,曾刊登一篇题为《山口百惠是杨贵妃的后代》的文章,据说是“为了配合《唐明皇》一剧的播出造点舆论”,这篇文章用充满浪漫色彩的笔调给人们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中心内容是说马嵬坡之变后杨贵妃死里逃生到了日本,并繁衍生息,以至有山口百惠这样的“传人”,这个故事把许多读者又带入了一个新的误区——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中唐大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在给人以美妙的艺术享受的同时,也着实令许多人痴迷,更令许多人想入非非,有些好事者就此诗而断言杨贵妃没有死在马嵬坡。
事实情况真如此吗?
“四大美女”之首的杨贵妃之死成千古谜团
历史告诉我们
杨贵妃,《新唐书》、《旧唐书》均有传。
她生于公元719年,这一年她后来的丈夫李隆基已经做了7年的皇帝,任何一个人也没有想到她与玄宗李隆基会结成夫妻。
杨玉环自小是个不招人“待见”的孩子,她的母亲生下她之后就死了,其父蜀州司户杨玄琰不久也抑郁身亡。一出生就连“克”双慈,杨家人觉得这个乳名玉环的小女孩有些命“硬”,因而谁也不想好好照顾她。
多亏杨玉环的叔父,其时正在河南府担任士曹的杨玄珪出面收留了小玉环,才使她免遭失怙之苦。
从蜀州到了河南,不仅使杨玉环再次享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同时也使她的命运出现了一次转机。
公元735年12月,杨玉环出嫁了,但嫁的人却不是李隆基,而是李隆基的儿子寿王李瑁。这一年杨玉环17岁。
在寿王府中,杨玉环学会了歌舞,又精通了音律,成了一名“时髦”女人。
转眼到了天宝四载(公元754年),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这一年的中和节(农历三月三),居住在长安城里的人全都出外踏青。踏青者中最为活跃的可能要数那些平日里难得有机会出门逛街的妇女了。杜甫诗所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说的就是这个盛会。
这些与会的妇女个个争奇斗艳,常常惹得前来踏青的男子们欲火中烧。
这一年的三月三日,玄宗皇帝李隆基一时兴起,换了便服,带了几个贴身内侍,摇摇摆摆地来到长安城外的曲江之畔。
走着玩着,玩着走着,突然,玄宗皇帝觉得眼前一亮,在一群脂粉堆里,他突然发现了一个绝妙佳人。
此人真个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时人有诗单道其妙处云: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素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合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把个玄宗皇帝眼都看直了。随行的高力士是何等机敏的人,见状立即叫过一个小太监,命他即刻查明那个女子是谁。